云南云龙奋力开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1 19:51:18
分享

白族传统舞蹈“力格高”(云龙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供)

花椒核桃林下药材等成为群众增收新产业(云龙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供)

云龙县易地扶贫搬迁点诺邓镇福堂社区(云龙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供)

壮美云龙(云龙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供)

位于云南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3州市结合部的云龙县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这里有白、汉、彝、傈僳、阿昌、苗、回等8个世居民族,共2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87.88%。

近年来,云龙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华章,构建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龙形象跃然眼前。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云龙大地

诺邓镇福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大理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共安置云龙县10个乡镇591户2198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有白族、傈僳族、彝族、汉族、藏族、侗族、哈尼族、瑶族等8个民族。自2019年底搬迁入住以来,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美好幸福家园,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华美乐章。

在宝丰乡董泽公园的“力格高”文化广场上,诞生于600多年前的白族传统舞蹈“力格高”依旧焕发着蓬勃的生机。这一被称为“东方踢踏舞”的民族舞蹈,在新时代跳出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喜悦和中华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自豪。

苗尾乡天灯村傈僳族村庄,昔日低矮破败的垛木房已彻底退出了历史,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房屋拔地而起,笔直的水泥公路连接着村村寨寨,花椒、核桃、林下药材以及民宿和农家乐成为日常增收的新产业,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村庄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些只是地处云南边陲的大理州云龙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73亿元,实施了2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建成86个村(社区)级活动场所,完成义教均衡项目367个,启动实施云龙一中整体搬迁项目,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修缮提升2.7万户,新建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33件,完成农村公路新建里程3164公里,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通信和光纤网络项目530个,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9.5亿元,直接惠及群众17.2万人。通过项目实施,全县各族群众发展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收入基础日趋稳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效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的“双融合、双推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群众心中

期间,云龙县抓实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工作,持续实施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县城、爱卫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级、省级、州级示范和创建相结合,采取干群共建、协同推进、与时俱进的方式,使创建工作真正融入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多姿多彩开展。通过示范创建,培树了以团结乡、宝丰古镇、诺邓古村、漕涧仁山为代表的一大批示范创建典型,形成创建工作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以面成区的创建格局,目前全县共509家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同时,云龙县将脱贫攻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坚持以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6年攻坚,如期完成4个深度贫困乡镇摘帽和47个贫困村出列、12522户48251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推出,在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取得零错退、零漏评、零举证,群众高满意度的好成绩,2020年5月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11月顺利通过国家普查。

此外,云龙县还着力打造云龙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围绕“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在宝丰乡董泽公园打造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期间,不断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完善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多年来全县未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集体上访事件,并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