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特朗普近日威胁将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征高额关税。这一表态无视相关国家之间多年来业已形成的紧密联系和经济一体化大势,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原则精神相违背,将对全球和地区供应链造成破坏,削弱国际机构的威信,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也将受损。
作者: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
(Enrique Dussel Peters)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整个2024年,美国拜登政府一直在威胁要对墨西哥征收新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胃口”则更大,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并把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关税上调到25%。要知道,2023年,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额的43%左右。
在这些威胁后面,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日益加深。2016年特朗普首次参加总统竞选期间,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始于2022年的“安全外包” (security-shoring) 政策是美国对抗中国战略的延续。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是当前对立局面的核心,在科技创新和全球技术链方面尤为明显。
其次,美国是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对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化尤为关注。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等机构对全球关税的下降发挥了作用。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平均水平从1990年的3.3%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1.23%,但此后又有所上升,2017年达到1.41%,2023年达到2.3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三,美国的关税因国而异。2023年,对中国征收10.4%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征收0.09%和0.26%。也就是说,特朗普要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6倍,对加拿大提高约280倍,对墨西哥提高约95倍。
第四,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美国。对于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等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
第五,近年来,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一些国家同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形成了一种“新三角关系”——不是中美“二选一”,而是“既有又有”。经合组织及其投入产出表显示,在墨西哥对美出口总额中,由中国产生的附加值占比从2001年的不到1%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7.5%。
尽管如此,对墨西哥出口贡献最大的还是美国公司。进入21世纪以来,在墨西哥成立的美国企业一直在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随着中国的技术升级,它们也在降低成本和及时交货方面尝到了甜头。这些美国企业是墨西哥对美出口中,中国高附加值零部件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特朗普口中的关税真的在2025年得以实施,它们也将是墨西哥受影响最大的公司。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2023年,墨西哥新增燃油汽车销量的20%产自中国,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但目前,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大多仍是西方品牌,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事实说明,美国政府并没有充分理解美国、中国和拉美地区之间深刻的新贸易流动和一体化现状,特别是在墨西哥。这些联系是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包含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和生产线,并且很难替代——至少需要好多年,而且不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成本都不低。
不仅如此,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影响更为严重,或将不可逆转地动摇当前全球贸易流动的基础,也就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最惠国条款,该条款要求各国向所有伙伴提供相同的贸易条件。美国单方面征收关税,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中加墨三国的反制措施,将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导致新的歧视性单边主义抬头,提高消费者价格,削弱国际机构的威信,就连2020年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期间亲自签署的《美墨加协定》也将备受质疑。该协定中特别包含了上面讨论的情况,也就是域外国家在区域增加值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情况,但与特朗普现在提出的关税相比,协定中规定的关税水平要低得多。2026年,《美墨加协定》将进行复审,届时的谈判空间可能很小。
鉴于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现有的产业关系,以及全球的相互联系,特朗普新政府应重新考虑其政治主张。而中加墨三国则应在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的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继续强调它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ly in the face of realit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