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10日电(记者 闫东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2024年9月10日,由苏州市档案馆、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推出的"风从姑苏来:丝绸印花与国际时尚"展览,在苏州仁恒仓街故居花园正式开启。
同时,《丝·印记——苏州丝绸印花厂印花设计口述档案》纪录片和中国丝绸档案馆x绣娘丝绸联名产品同步首发。江苏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顾俊、江苏省丝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朝武、苏州市档案馆副馆长、一级调研员虞爱国、苏州市档案局副局长吴云、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陶婷婷和仁恒仓街置地集团推广总监顾维钧为展览揭幕。
此次展览是苏州市档案部门持续尝试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让档案与场地、建筑、环境等相结合,推动档案文化与城市深度互动,实现沉浸式体验的转变。在仪式活动上,江苏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顾俊说,近年来,苏州档案部门牢牢把握"四个好""两个服务"重大要求,大力打造中国丝绸档案馆、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品牌,推动丝绸档案数字化,深化丝绸文化展览编研,创新档案文化传播传承,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此次展览是推进文献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服务城市更新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必将成为古城文化遗产游览的人气打卡点。
以丝为媒,东西交融
丝绸印花,是时间的见证者,是时尚的创新者。从古代的手工木版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丝绸印花见证了人类对色彩的探索,对图案的创造,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让古典韵味与现代创意相互碰撞,激发无限可能。
从黄帝制玄冠黄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到工业革命期间,印花技术经历重大变革,尤其法国时尚产业对印花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印花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接纳新元素、走向新世界,结合不同地域、族群的风物、习俗和喜好,在跨文化交流融合之中,碰撞出瑰丽多彩的审美景观。近代以来,苏州印花在丝绸产品开发中脱颖而出,对外销出口创汇起重要作用。中国丝绸档案馆馆藏近3万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于201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本次展览就首次展出其中大量珍贵丝绸印花档案,和出口至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外销样本档案,展示了印花工艺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18日,感兴趣的民众可前往参观,感受丝绸印花的独特魅力,打卡吴丝传天下的东西交融之旅。
历史留痕,岁月留声
口述档案对留存历史记忆、阐明历史真相具有重要意义。苏州丝绸印花厂是中国丝绸档案馆藏数量占比较大的企业。花样设计的灵感、寓意等理念来源于何处,有怎样的背后故事?苏州丝绸业如何从以织、染为主,向花样的设计和机器印花发展?这些答案就藏在《丝·印记——苏州丝绸印花厂印花设计口述档案》纪录片中。该片以苏州丝绸印花厂8位设计人员为采访对象,从花样的设计、配色、调整、成型、生产等不同阶段讲述往事,多角度反映苏州丝绸印花厂的建立与发展和推进苏州丝织产品深度加工的飞跃历程。这些个人的记忆,不仅是苏州丝绸印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跨界融合,绽放光彩
丝绸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2012年,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丝绸档案充分记录了时代特征、地区特色、人群喜好、销售数据、生产模式,对如今的丝绸行业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次中国丝绸档案馆和绣娘丝绸推出联名产品,以进一步探索丝绸档案的市场化利用,助力丝绸产业化发展。此次创意跨界合作,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致敬,也是馆藏纹样与现代化融合的大胆尝试。产品汲取手工苏绣和印染工艺的精髓,将其巧妙融入现代设计中,让档案文献遗产通过创新合作,给予当代社会以审美启示。
未来,中国丝绸档案馆将继续立足自身特色,充分挖掘丝绸档案,以丰富多元的方式,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丝绸历史文化,品读丝绸艺术内蕴,助推"一带一路",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