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倡议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
2024-04-16 17:27:31
分享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 赵伊梦)4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与气候变化"国际培训班开幕式上,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倡议,此倡议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广泛合作共享,共绘岩溶科技创新未来蓝图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苏岚、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范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彭轩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克罗地亚驻华使馆参赞Bisera Fabrio女士等20个国家的40多名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本次培训班开幕式暨中国-斯洛文尼亚(中国-中东欧国家)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半月行开幕式,被列入中关村论坛主要活动之一,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同'新'结"(China-CEEC InnoShare)2024年首场活动。活动主题为"共享、共进、共应对;共商、共行、共发展",期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岩溶区资源环境问题。

夏泽翰、苏岚在致辞中强调,此次活动对于加强全球岩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及探索岩溶碳汇技术研发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各国科技界互知互信,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也具有建设性意义;希望更好地实践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共同努力,以岩溶地质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为抓手,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范黎指出,推动地球科学进步,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岩溶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能够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巩固与发展提供积极助力,希望通过多双边合作及各类国际平台,为各国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科技支撑力量。

高翔表示,加强岩溶碳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既能助力全球岩溶生态环境保护,也能为人类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碳中和提供创新路径,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各国岩溶科技工作者加强协同攻关与国际合作,不断开创人类生态文明新境界、共同开启全球岩溶区治理新进程。

彭轩明提到,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持实施了"'一带一路'重点区岩溶地质调查与编图"等多个国际地质调查项目,正在实施的全球岩溶监测站网建设、岩溶关键带对比研究在相关参与国的支持下取得积极进展,促成了中国-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顺利获批;希望将中-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典型岩溶国家之间的合作范式,共同推进全球域岩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开幕式上,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倡议书》,希望通过岩溶关键带与气候变化研究、岩溶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岩溶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实现岩溶科技创新发展,共同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学者共同签署倡议书。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分别向外籍专家颁发聘书,希望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团队建设,培养岩溶地质科技中青年人才,带动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就国际杰青计划进行推介。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主席汪发武教授,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程海教授,分别围绕气候变化下的岩溶区防灾减灾、岩溶记录与气候变化做主旨报告。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家岩溶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各自科研重点、最新成果及创新合作需求做学术报告。

此次国际培训班为期14天,将在北京、武汉、桂林开展培训。室内培训以岩溶水文地质研究、岩溶水生生态系统、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岩溶地质遗迹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结合水环境治理、岩溶水资源监测、岩溶地质遗迹保护等野外实习,将系统全面介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岩溶科技创新工作成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