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传来消息: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广东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16.42万人,提前完成110万人的年度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受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地就业形势都面临着较大挑战。那么,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用工大省,广东是如何稳住就业大局,下好民生这盘大棋的?
同向发力 保主体稳岗位
“社保费缓缴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我们企业带来了‘及时雨’。”广东方振新材料精密组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马志华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资金周转一度陷入困境,于是申请缓缴4个月社保费,“享受社保费缓缴政策后,公司流动资金更充足了,有了缓冲和调整的空间,提振了企业经营发展信心。”
助企就是稳岗。2022年以来,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广东更加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打出“降、缓、扩、返、补、促”政策组合拳,即:延续降低费率、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力度、延续实施扩围政策。广东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地区(不含深圳)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908亿元。广东人社厅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已发放稳岗返还57亿元、惠及企业219万户,人社纾困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超500亿元。
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最多的就业岗位,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广东引导相关银行机构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出“抗疫贷”“复工贷”等线上化、纯信用金融产品,“金融活水”为稳企稳岗增添了发展后劲。
与此同时,为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尽快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广东人社部门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明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广州建立21条重点产业链用工保障促就业工作机制,开展“三送”活动450次,走访企业1594家;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40万人次。
随着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各方面围绕就业优先同向发力,广东的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岗位稳住了。
聚焦重点 织密就业网络
在稳定就业总量的基础上,广东致力织密织牢就业帮扶“一张网”,聚焦高校应届毕业生和4000多万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2022年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有71.3万人,比2021年增加7.1万人,加上外省入粤和留学回国求职的毕业生,在粤求职的毕业生预计将超过90万人。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广东推出“十大行动”,包括:扎实开展市场就业拓展、创业创新扶持、基层人才支撑、国有企业就业引领、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专项渠道促进就业、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就业能力提升、实名制精准就业服务、就业权益保护。仅广州市就建设了47所高校就业创业e站,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499场,提供招聘岗位104.2万个;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提供1.45万个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为畅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广东正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广东目前共有63所高职院校与451家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张又山是现代学徒制毕业生,如今在皇冠假日酒店工作。他告诉记者:“我周围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超过3个月几乎都晋升了。”张又山读完普通高中后,考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目标是进入大型餐饮企业。
同时,广东也是全国农民工第一大省,农民工数量占全国1/10左右。为稳定农民工就业,广东优化公共服务,开展南粤春暖“稳岗留工”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完善岗位归集和供需匹配机制,将4000多万农民工稳在广东。在农民工众多的东莞市,仅村一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有587个,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常态化公共就业服务,各类人员能很方便在就近的镇和村找到工作。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广州通过实施精细化分级服务,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三级帮扶服务机制。据李明华介绍,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广州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9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5万人;14.73万就业在册脱贫人口实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在广州。同时,广州关注解决受疫情影响重点人群的诉求,做实做细受疫情影响的解除隔离、疏解转运离穗异地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主动收集解除隔离和疏解转运离穗等重点群体人员信息,“点对点”推送市、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和求职指引。
技能培训 拓宽就业渠道
“厨房是油污重灾区,打扫时要特别注意……”“洗净并温暖双手,准备好宝宝洗澡所需用品……”在广东“南粤家政”省级培训示范基地内,家政学员正在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统一标准的技能培训。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广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百万产业工人和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行动,其中,“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广东三项工程已累计培训108.23万人次。
三项工程坚持组织多层次培训,创造了技能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广东经验。据介绍,梅州玉水村让村民“一人学厨,全家脱贫”,从“煤炭村”蝶变成为“厨师村”;目前,广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不愁就业,很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一人有4至6个岗位可以选择;全省家政企业达2.68万家,从业人员超127万人。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说,“粤菜师傅”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广东技工”产业支撑力越来越强,“南粤家政”服务群众能力越来越足,在稳定就业大局、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量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在职业、技工院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使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红山说。
同时,广东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创新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政府给补贴,企业自主组织员工培训,既减轻了公司的培训支出,又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安排授课课程,这一政策很接地气。”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展了两期半导体测试操作培训及一期企业培训师培训,该公司副总经理邓先学表示,根据政策公司大约可以申领8万元的补贴。
这是在制造业重镇东莞创新开展的“项目制”培训所取得的成效。据介绍,东莞市各镇街(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产业人才需求自行确定培训项目、培训标准、培训计划等,政府补贴资金,企业获得扶持,员工免费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目前东莞全市“项目制”技能培训已开展各类培训共50798人次。 (经济日报记者 庞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