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信息,截至当前,内蒙古东部地区实施的配网无人机自主巡检总里程超过2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该公司通过 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深度融合,有效保障供电安全稳定。
内蒙古地域广阔,配网线路供电半径长、线路分布广、线路廊道环境复杂,传统人工巡检受线路环境和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限制,巡视质量较差、效率较低。对此,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主动构建“低成本、全自主、规模化”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体系,自2024年年初起在配网运维中大规模推广无人机自主巡检。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线路走向、自主规划航线,并能精准判断识别14类异常情况及设备缺陷,巡检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45%,缺陷识别速度提升10倍,缺陷发现率提升2.6倍,基层人员负担大幅减轻。
“现在,我们的配网无人机巡检业务全部由班组自干,日均巡视线路能达到3500~4000公里,巡检模式已逐渐向‘机巡为主、人巡为辅’转变,实现了适航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配网专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据国网蒙东电力配网建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展无人机取证及自主巡检技能培训16期,培养具备独立开展无人机巡检的飞手696人,平均每个供电所配置3.7人,巡检费用控制在120元/公里以内,节省成本87%。
目前,内蒙古东部供电辖区内全面应用了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有效提高了线路巡视工作的精准度和全面性,解决了传统巡检模式质效低的痛点问题,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低成本、快速化覆盖, 确保供电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