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高质量打造青年就业新高地

来源:青橙融媒
2025-01-22 10:49:04
分享

呼和浩特市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口能级、建设“首善之地”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宜业首府”为目标,深入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2024年实现高校毕业生留呼就业5.56万人,三年累计留呼13.93万人,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01

聚焦发展战略,

打造就业“强引擎”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强首府”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扩大就业容量。

发挥产业聚才效能。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围绕950个重点项目、164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深挖就业岗位,全年征集就业岗位1.5万个。依托“六个区域中心”建设,实施服务业提档升级行动、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5个,打造中央商务、商贸流通、科技创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六类集聚区形态,入驻企业8000余家,吸纳就业2.8万人。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实施“青创助航”行动,巩固提升“四众市场”,打造创业孵化基地35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培育优质创业培训机构36家,组织创业培训4500人,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累计服务初创企业1200余家,新增市场主体7万余家,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充分释放政策性岗位。发挥中央、自治区驻呼单位招(录)用优势,挖掘本级、旗县区机关事业空缺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基层项目计划”等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1.2万人。

02

聚焦政策赋能,

构建引才“大磁场”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构建首府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以政策优势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呼回呼来呼就业创业。

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全面梳理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支持个人就业创业、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等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本地化扶持政策,促进人才政策从“人才新政10条”,到“引人留人18条”、“人才强市25条”迭代升级,从岗位扩容、服务提质、安居保障、就业补贴等方面提出50余项政策举措,首府成功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创新能力指数上升到全国第30位。

加强政策宣传。编制政策清单,充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集成助企政策、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等“政策包”精准推送。结合“人社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让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政策、及时享受政策。

全面实施“政策落地”工程。全年筹集就业补助资金6.4亿元、人才专项资金1亿元,大力推行“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务模式,落实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6.56亿元,全年为1.3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4亿元,为1.2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072.25万元,为42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租购房补贴、硕博一次性人才奖励7170余万元,充分发挥政策磁吸效应,首府日趋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理想之城。

03

聚焦提档升级,

擦亮服务“新名片”

全面提升就业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和精准性,健全公共就业服务链,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狠抓平台建设。完成智慧就业云平台建设并试运行。成立“政校企创新创业联盟”,与24所驻呼高校、3个园区、1400家企业建立就业供需联络平台,打造4所高校“留呼服务站”、5家“商圈就业服务站”、9家零工市场、20家零工驿站,助力求职者“家门口”就业。

强化供需对接。不断加大引才力度,邀请200余名名校师生举办“呼和浩特行”活动,赴北大、哈工大等高校开展引才活动12场,达成就业意向2486人。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通过人社部考察评估。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高频举办招聘活动152场,达成就业意向6.5万人次。建成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打造10个特色直播间,开展769场直播带岗活动,服务209万人次。

健全培训体系。支持伊利、蒙牛集团打造全国首家乳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满足20万上下游乳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认定“呼包互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家,33家大型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承担补贴性培训机构138家,全年组织技能培训3.6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2.4万人,以高质量培训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