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未来,也创造未来。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深化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提高研发投入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保障。2023年,呼和浩特市在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0位,居各盟市首位。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呼和浩特市加快布局“一区五中心”重大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编制了《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总体方案》,实施一批高新区提升项目,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出一批新成果,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快速推进,启动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益生菌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前期项目投产,一批未来产业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成投用。
2023年,呼和浩特市发布了首批市级“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榜单,实施市本级“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8项,支持资金4500万元,应用研发项目55项,支持资金17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1.3亿元,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形成了“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从自治区、市级两个层面开展科技“突围”,研究谋划乳品深加工、大科学装置、乳酸菌等点位,已实施2024年科技“突围”工程第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12项,包括陈润生院士牵头的“动物mRNA疫苗递送系统”、冯起院士牵头的“耐盐碱苜蓿品种选育”等项目。
4月17日,“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和“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点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委审议,推荐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5月28日,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将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等优势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科研中心,以及高性能光栅产业化生产基地。
近日,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第二批重点示范项目启动实施,项目资金总投入4200多万元。
通过实施《呼和浩特市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和《呼和浩特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等硬核措施和方案,呼和浩特市在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多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政策兑现实现专户专款及时到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2024年,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依托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呼和浩特高企协会、“政校企”创新创业联盟等单位,积极开展“双倍增,双提升”行动,赴各旗县区开展政策宣讲、入企辅导等活动30余场。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同比增长15%,科技型中小企业649家,同比增长57.1%,自治区级科技领军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区第一。
目前,呼和浩特市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成果“三清零”企业209家,设立研发机构企业194家,拥有研发成果188家,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已有企业研发中心370家。
今年,呼和浩特市已成功举办中国绿色算力大会、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深度融入京津冀国家创新体系,与海淀区建立两小时创新圈,制定了高层次专家工作站备案办法,引进黄维、陈十一、任发政等院士30位、长江学者和杰青15人,创新团队125个,创新人才700余人,建立院士工作站22家。与此同时,将推深做实呼包协同发展,共享联动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