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岛 乐动厦门 |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爱乐厅焕新重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22 21:10:52
分享

郑小瑛教授(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摄)

4月19日19:30,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在厦门市思明区文园路67-1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爱乐厅启新音乐会”。世界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厦门市政协主席魏克良、厦门市委副书记李辉跃,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丽娟、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书记、局长黄碧珊,厦门市老干局局长陈秀新、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苏旋、厦门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阙全安、文旅部艺术司音舞处处长赵琳宇、国家电网厦门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聚聪、以及厦门市部分老领导原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原厦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徐模等出席音乐会现场。

郑小瑛教授与演出人员一起合影(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摄)

本场音乐会由郑小瑛教授任艺术总监及导赏,邀请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章亚伦、吴晓路、孙砾、杨小勇、李爽、李鳌以及青年歌剧演员郭伟、刘晓骅、冯硕、刘胤隆、黄佳楠,厦门歌剧爱乐合唱团、厦门歌剧爱乐钢琴五重奏,共同献上一场以合唱、室内乐和歌剧选段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精致的音乐会。

由“爱乐岛·音乐厅”到“歌剧中心·爱乐厅”

2022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民办非营利的能够独立完成歌剧制作的歌剧人才机构,也成功争取到了文园路67-1号作为常驻办公地点。经过近一年多的修缮加固工程和试运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入驻文园路67-1号,命名为“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爱乐厅”。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演出现场(供图)

文园路67-1号,原名“爱乐岛·音乐厅”,是厦门爱乐乐团2002-2021年期间常驻的排练和演出场所,见证了厦门市交响乐和歌剧艺术的成长与壮大,是厦门市民共同的音乐文化记忆,堪称是一个让厦门自豪的、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的地标。

爱乐厅是2002年首次落地中国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60多位中外选手40多部协奏曲的训练营,与驰名世界的朗朗齐名的、当时才13岁的张昊辰,就是在这里脱颖而出的;爱乐厅也是多位国际明星首次演奏协奏曲的“孵化器”,如王羽佳、杨晓宇、田博年、高参……现在他们都已是有国际影响的重要角色了。

爱乐厅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实践交响乐团民办公助改革道路的厦门爱乐乐团,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出发地。乐团在这里为市民上演了带讲解的中外经典交响乐1000余场,被厦门市民推选为十张城市名片之一。

从爱乐厅走出了一部优秀的中国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获首届中国大型交响乐作品“金钟奖”,在12个国家和地区上演了77场,创下了中国大型交响乐作品上演最高纪录。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演出现场(供图)

爱乐厅也是20年前福建电力和厦门电业局斥资200万与乐团共建“光明之岛-音乐之岛”的美好成果,是国营企业支持社会文化事业先进理念的一个良好实践。

爱乐厅的声学音响堪称一流,它凝聚了美籍华人指挥大师董麟对祖国年青交响乐事业的关注情怀。在筹备爱乐厅之初,董麟先生热情无偿地提供了美国著名的“大提顿音乐厅”的最佳建筑与声学图纸,与郑小瑛教授共同商议、具体指导了爱乐厅里杉木墙壁和地板的木质、舞台的格局、墙壁的弯度和挡音吊板的位置,体现了一位海外华人音乐家心系祖国的深刻情谊,也体现了海内外艺术家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从“一座有交响乐的城市”到“一座有歌剧的城市”

郑小瑛教授1998年从北京只身来到厦门,从零开始创办了民办公助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在担任创团艺术总监的15年期间,郑小瑛教授共指挥了611场(每年平均41场)音乐会,坚持每周定期的音乐季演出,成就了乐团在艺术上的成长,也培养了厦门市最早的一批交响乐观众,陪伴着厦门成为“一座有交响乐的城市”。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演出现场(供图)

2010年,郑小瑛教授组建了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得到了著名的企业家金帝集团、德文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德文先生的大力支持,挂靠在其麾下高校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工学院前身)。

初创的辉煌——开明企业家慷慨赞助

2011年,由旅欧桂冠指挥王进客串导演,联袂歌剧中心及厦门爱乐乐团,首次推出《茶花女》(中文版)。至此,音乐之岛的厦门,开始成为拥有自制西方经典歌剧的城市!

2012年,歌剧中心又邀请著名歌剧导演李稻川联袂制作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歌剧遗作《紫藤花》(歌剧《伤逝》校园版)。同年9月《紫藤花》荣登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公演两场,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观看了演出;12月,歌剧中心作为唯一一家民办的歌剧机构,携《紫藤花》及中文版《茶花女》两部歌剧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四个国家级奖项。歌剧中心也带动了沉寂了多年之后的歌剧《伤逝》,在全国范围内的复排的热潮,校园版的《紫藤花》也多次走进我国各大高校校园。

2012年,歌剧中心联袂歌剧导演李卫制作了多尼采蒂(意)的喜歌剧《帕老爷的婚事》(中文版)。

2013年,歌剧中心与厦门爱乐乐团联手,成功孵化了由徐庆东编剧、黄安伦作曲的大歌剧《岳飞》,以音乐会版的形式在厦门大学成功上演。(《岳飞》后由天津音乐学院接棒,2015年在由郑小瑛执棒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在天津大剧院以完整制作公演。)

2014年,歌剧中心在厦门工学院支持下制作了雷哈尔的《快乐的寡妇》中文版。

低迷中期——不忘初心

2015-2022年间,由于受到经济泡沫的辐射影响,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也因资金支持遇困,开始进入事业发展的低迷期。仅几人的中心团队,仍不忘初心,仅凭一腔热爱开始自力更生奋斗史。举办歌剧为主题的公益性课程、培训课程:“让耳朵更聪明”的线上课程、“郑氏指挥法基础”课程、歌剧指挥、歌剧演员、歌剧钢琴艺术指导培训课程。又逢三年疫情、经常辗转于借用排练场地的,如公交停车场、琴行、教堂、运动馆等地方,过程中与厦门市歌舞剧院、闽南大戏院陆续展开了展开深度合作。这一时期,歌剧中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极低的成本,培训了多期歌剧表演的专业人才,甚至推出了几场简约制作的表演音乐会。

涅槃的再生——厚积薄发

2022年1月,在新一届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艺术团体。涅槃重生的歌剧中心,高度服从于厦门市文化发展大战略,致力于经典民族歌剧的推广、世界经典歌剧的的“洋戏中唱”。歌剧中心在申报厦门市文化艺术专项发展基金等助力下,每年向社会推出2-3部中外经典歌剧,及一些公益性音乐会和人才培养活动:

2022年,歌剧中心重排、上演了歌剧《茶花女》中文版、《紫藤花》、《快乐寡妇》中文版等原有剧目。

2023年,歌剧中心精心整理策划了《阿依古丽》《草原之歌》《护花神》等民族三部歌剧精粹表演音乐会,并重新制作了歌剧《帕老爷的婚事》中文版,全新制作了歌剧《弄臣》中文版。

2024年,歌剧中心即将推出全新制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和《托斯卡》中文版。

政府支持 体制创新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是除北上广国际都市外,我国南方主要省市的歌剧阵地。歌剧中心全面继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歌剧院老一代歌剧人留下的丰厚的遗产,并进行推广,是一份历史的担当、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文化大事。

歌剧中心自组建以来,运营了一套科学、高效与国际接轨的歌剧制作模式——并不拥有常设的演员、乐团、合唱团、舞台工作队等表演团体,而是以指挥为中心、多种业务骨干密切协作、由必要的行政团队保障,来完成全歌剧流程制作。从前期剧本乐谱准备工作,到邀请歌剧演员、邀请乐团、合唱队、导演及舞美团队,从指挥的音乐作业,再到导演的排戏,按照创意,进行舞美设计、舞台合成,直至演出,乃至前后期的宣传推广,是值得全国的同行学习、借鉴的。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自组建以来,以厦门为根据地,为我国培养、锻炼了大量的歌剧人才,也使得厦门具备了本土排练和制作歌剧——音乐门类中的航空母舰的真正实力,同时能够吸引国内国际尖端音乐人才来厦交流、定居,或举办更高层次的音乐类赛事。对于提升厦门整体文化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意义深远。如,厦门在将成为2026年第六届中国歌剧节举办城市。

郑小瑛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是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她历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我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厦门爱乐乐团创团艺术总监,现任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教授高度赞扬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对歌剧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的举措:“感谢厦门市领导站位很高,看重艺术发展的发展、支持‘洋戏中唱’的实践,在全国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厦门市委市政府能够了解歌剧这个专业的演出特点和所需的人力物力,并且能够在歌剧这样一种最具综合艺术特色的品类上进行投资,非常了不起。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以及整体产业升级的影响不可估量。”

(中国日报 记者 胡美东 孔闻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