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形成“研发-生产-市场”的全产业链,牵引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做强做优,
全力建成“世界乳都”
。
2、培育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煤电清洁化、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3、培育以节能低碳为方向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按照“能化一体”思路,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发展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促进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4、培育以电子级硅、机械自动化技术为引领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推动新能源配套产业链及碳基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
5、培育以生物疫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动生物疫苗提档升级、原料药企业向成品药和制剂延伸,扶持中(蒙)医药发展壮大。
6、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
建设“草原云谷”
。
7、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现代金融、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咨询展会、专业中介等向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生命全周期,服务全链条”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8、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9、
全力打造“四个区域中心”。
一是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乳业、草种业、生物疫苗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基础,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构建多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体系。
二是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
,大力推进呼和浩特新机场、呼包高铁、呼鄂城际铁路、呼朔太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增开并加密客货运航线,依托新机场航空港和沙良公铁港,建设国家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三是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
提升多层次消费供给,营造高品质消费场景,积极发展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创消费等特色消费,创新发展户外经济、定制消费、会展消费等新业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建成呼包鄂乌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消费中心,努力打造“中国北方服务名城”。
四是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深度挖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质量、优化服务,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与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等周边区域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
10、
积极推动并融入“四大经济圈”。
一是加快建设“首府都市圈”
,强化市区与旗县之间、各旗县之间公路网建设,织密交通网络,畅通发展“动脉”,着力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半径覆盖各旗县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圈”。
二是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
,推进公共资源共享,增强区域产业、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合作,实现城市间协作联动、互补发展;推动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合作机制,实现互促共进、错位发展。
三是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
,主动承接京津冀溢出效应,建立产业转移承接、资源协同互补、人才交流互动新模式,把首府建成全方位服务京津冀的“腹地”。
四是全力推动面向俄蒙“对外开放圈”
,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以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中蒙(合作)论坛为平台,深化贸易、金融、文旅、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努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
11、
争创“三个城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是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的题中应有之意。
12、和林格尔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技术制造、电子级硅等新材料产业;敕勒川乳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乳业、草业全产业链;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乳肉制品、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托清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现代化工等产业;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
13、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紧扣“六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精准招商、“智慧”招商,
决不能忽悠企业,更不能虚假式签约。
14、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政务诚信监测体系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打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办事不求人、投资很舒心”成为首府的新名片。
15、坚持不懈抓好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力度,高标准建设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全力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大黑河、小黑河等黄河干支流水环境以及哈素海综合治理,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16、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突出抓好燃煤、交通、扬尘等污染源治理,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扎实推进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打造“无废城市”
。
17、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系统规划、总体管控,强化城市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
加强对建筑密度、风貌、格调和色彩的管控,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建筑没特色、管理不精细、外观不优美、颜色不协调等问题。
18、按照全域增绿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补齐核心区、老旧城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短板,让群众拥有更多“绿色获得感”。
19、
推动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
坚决杜绝大拆大建,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二环路以内老旧小区改造。
20、增添城市的人情味,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给体系,缓解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供给压力,努力做到住得起、有保障、可选择。持续发力、长效长治房地产市场乱象,坚决有力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1、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健全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的多样化绿色出行方式,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全面消除“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提升道路运行效率、公交分担率,着力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行体系,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
22、加快建设海绵城市,补齐雨水管网和排水设施短板,在地势较低的区域建成一批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23、深入推进8个“百万级”生态特色农牧业板块建设,培育玉米、马铃薯、生猪为重点的产业链,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新兴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田园综合体。
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
全面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吃菜贵”突出问题。
24、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抓好“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开展绿色生态村庄建设,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25、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
新增4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40所中小学、新增5万余个优质学位
,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抓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整合提质计划,推动中职教育走在全区首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
,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权利。
26、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市第二医院及核酸检测基地,打造全区一流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和救治中心,
新建6所综合医院发热门诊。
大力扶持发展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市第一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推动市四区综合医院建设,
规划新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
。
27、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便利店、快递综合服务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28、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挖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真正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29、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场地设施布局,打造“10分钟健身圈”。
30、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全面开展“首府是我家,创城靠大家”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推深做实“区市共建”,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举全市之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丨本期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张云飞综合报道、部分图片源自乐炎
丨本期责编:张中阳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新闻网官方微信
觉得好看就点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