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宁夏女孩的国际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7-07 16:56:13
分享

陈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女孩,大学时去了北京,后来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学习居住过四年,她阳光、自信,与她交谈,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热爱故乡,在世界各地学习游历后,回到宁夏的她,一直努力将宁夏和世界联系。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与她畅谈。看到她走出国门,再回到故乡,这一个轮回,有一个自信女孩的成长,我们也看到了宁夏的变化。

  • 我小时候眼中的银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学,那时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员都需要到班里去生炉子,每到冬天来临前,总有一个下午我们会从自己家带来簸箕,给班里搬煤。直到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拆了,我们被分到市东头的学校里借读,只上半天课,有一天放学一个同学的家长开车带我们回家,从车上的计数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银川的主城区原来有大概两公里那么长。

记忆里,我只是在初中的时候在大街上看到过一次外国人,我胆怯的骑着自行车尾随了很久,只是希望能与她打个招呼,却又害怕她说了别的话我听不懂。但是学校的活动就不一样了,到了高中的时候,我终于有机会和来学校访问的香港学生Aska Feng成为笔友,他当时是香港浸会大学附属高中的一名学生,坐在我们班里听了一节课,我们就成为了笔友,后来一直写信相互交流。认识了他之后,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计算他们该给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里发现他们写给我的信,里面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新鲜事?他会告诉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样的,作为学生是怎样的,作为一个生在小地方的我,多么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这一交流就是这么多年,一直到我大学快毕业时,大家可以习惯在网上写邮件才结束了书写的日子。但我们一直保持着沟通,05年春节,我还专门去了香港和他见面,曾经对香港的那种向往,电影里的日子,却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为了泡沫。现在,我们还是经常沟通,每次去香港也都会和他一起吃饭。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打开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数线,勉强能上大学。经过一年复读,我很幸运的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

  • 走进大城市,开阔眼界

离开家,那个曾经小小的城市,进入到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大学期间,我一直热心与认识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弥补我在中学时没有的这些机会。刚上大学的那一年是韩国的金贤珍和英国Benjamin的朋友,大二时德国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国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秘鲁的Eugenia,其实很多外国人都只是在中国交换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我意识到世界真的那么大,虽然真真切切的一个人站在我面前,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呢。也是通过他们,我认识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经以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就已经很了不起,但人大认识的朋友中,很多人随便的四五种语言,对我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曾经以为外国人比我们聪明,但认识他们后才明白不是他们聪明,只是学习的经历和教育背景让他们获得了这些对我来说遥不可及的技能。

我们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现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我后来环游世界的动力。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和他们相见。09年欧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书的德国小镇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过的圣诞,12年又去德国参加了她的婚礼,Rodrigo13年来我的夏令营做了志愿者,去年我去了美国看Elisa也去了秘鲁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过朋友又找回了现在住在厦门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过他们,觉得世界真的那么大又那么小。

记得大学时有一个从丹麦来的中国女孩(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她五岁的时候随父母移民到德国,11岁又去了丹麦,所以熟练掌握中文,英文,丹麦语和德语,我曾经觉得中国人的思维和外国人不一样,可能不适合学语言,但是眼前的这个跟我同龄的女孩也是中国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认知的思维的问题。加上,她画画也画的很好,动手能力还很强,自己做毕业礼服,真是让我特别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从小受的教育使得我们看问题的延展性不强,创造力更是差很多,但这不是我们自身的条件不好。

  • 第一次出国

大学毕业之时,我去希腊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夏令营做志愿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我曾经以为自己很适合国外的生活,一定会天天都开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曾经觉得,外国文化就是有啥直说,但我发现并非如此,因为有过一些矛盾冲突。经过深思,我才意识到,当年在国内认识的外国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中国有兴趣,所以他们对中国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强,而到了希腊,所有人都是外国人,一视同仁,就不会对中国人特别友善。

我当时觉得在希腊的时光并不开心,但回来以后却十分想念。虽然只是几个月的体验活动,却让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腊,营地的希腊的朋友们晚上Micky会说,“你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因为中国很远,了解又不多,对他们来说就好像另一个星球。对我们来说,希腊也是另一个星球啊!说起希腊,除了能说出爱琴海,希腊神话,雅典的神庙,适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这些却与我在希腊三个月了解的希腊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欢坐在街边和咖啡联络感情,喜欢去海边游泳,希腊人生活很放松没有什么压力,当年在营地希腊朋友Micky常说,“即使明天没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弹吉他到深夜。”这些与我所了解的中国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当年我刚大学毕业,在希腊和比我大两年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时已经是希腊的时间晚上10点,国内有5/6个小时的时差,已经是凌晨,姐姐却还在加班,我想起她开始工作以后,就没有再见过她,有一次吃饭,也是刚到餐厅,她就接到电话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还是选择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后的结果。所以我决定出国,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离开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为了学习西班牙语,大学生活教会了我,多一门语言就多了很多了解更多文化的机会。当时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说,如果想去联合国工作,必须要会三种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所以学习西班牙语是帮我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在墨西哥的两年时间,我学语言,也学习各种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会去周边的国家旅行。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人生变得更加丰富。那时,在墨西哥的街头,总会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国姑娘),一开始我觉得很害怕,但后来熟悉以后,我都会对着他们微微一笑。有的人就会充满好奇的问我很多问题,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会觉得原来祖国的强大,是那么的重要。

记得当时,有好几个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个是希望我能帮着他们和华为合作;另外一个希望帮助他们进口中国的货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请去教中文,有钱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国际学校学习外,还会选择学习中文,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未来。我的学生里还包括已经在企业上班的管理人员,也有从西班牙来做桥梁工作的工程师一家,都因为中国是他们看重的未来。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两年之后,我选择去欧洲度Erasmus项目的研究生,同来自22个不同国家的25名同学一起,学习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这样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更同学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两年时间内我在意大利9个月,匈牙利3个月,以色列一年。

  • 回到家乡

2012年,研究生毕业,我考虑了很久之后决定回国。一直都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可以有机会并且有家里的经济支持出国,但宁夏的多数孩子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学所经历的这些,可以通过当年夏令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那个看到世界,认识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所以我放弃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宁夏。

当时身边的朋友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在国外待得好好的,怎么就回来了呢?即使回国,去大城市也应该发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却选择了让大家都费解的一条路。

  • 宁夏的变化

从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时间没有在银川生活。大学时我一年回家一到两次,每次回来都会有新的变化;出国之后,我两年回来一次,每次除了家门口那一片老小区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2012年回国时,因为行李太多,我是从北京坐火车回来的,到了银川火车站,全新的车站让我觉得这个城市我已经不太认识了,弟弟开车来接我,一直都开到离家只有5分钟,我才认出来是哪里。我惊讶于银川那几年的变化之大,曾经从老城到新城坐火车,中间必经一段农田,现在竟全是高楼林立,马路也变宽了,还有很多我根本不认识的新路,新的高楼大厦,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区都连到了一起,俨然一个大城市,不再是那个东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 通过国际夏令营让孩子们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开始筹备第一个UP!国际夏令营,请了我当年在人大及国外的十个不同国家的朋友来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认识的丹麦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学认识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认识的朋友Oded,在银川骑行时认识的澳大利亚朋友Ramon,萨摩亚驻华大使的女儿Marissa等十人,创作出一个地球村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宁夏的孩子们生活10天,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彼此之间没有国籍的隔阂,更多的是通过外国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经历,也让孩子们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种可能。

夏令营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遗余力的从身边的外国朋友或者来过夏令营的朋友那里,经过层层选拔,邀请不同国家的优秀青年来到宁夏,至今已有近50个国家的60多名志愿者来过UP!。

让我更加惊喜的是,原本只是觉得宁夏的孩子们会收获很大,第一次和外国哥哥姐姐们做朋友,用英语交流等等,尤其是夏令营每年都会有近1/3的弱势家庭的孩子会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但是没想到的是,来的外国朋友却也对UP!的活动印象深刻。因为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孩子对他们的热情与爱。经常听到来过营地的外国朋友说,这是他们在中国最开心最印象深刻的记忆。

“NX Summer Camp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re I met a lot of passionate people. After some time, the kids where treating me as a friend, not a foreigner: it healed a deep bruise that I got living in China and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that don’t see me as an equal. Having fun with those children made me feel like a child, like a person agai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wonderfu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nergy!”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Rodrigo, Brazil

“Ningxia Summer Camp 2013 was a global gathering, bringing divers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s, ideas at one camp to teach, learn,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life with young minds with great spirits who want to make Global China an innovative, creative, cooperative China. Simply it was a wonderful learning with fun and smiling time.”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Arif, Pakistan

“The camp was a very nice experience for me as a human being. The Chinese kids were amazing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 enjoyed teaching them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my culture with them. In addition, I met new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 met a lady from Lebanon and a gentleman from Pakistan. In the beginning I was quite worried but very quickly we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have also never met an Israeli, so we both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Now I also have good friends from Denmark, Samoa, Australia, Brazil, Colombia and Mexico. I had a chanc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it was an amazing experience!”

2014 Culture Ambassador Oded, Israel

I'm very happy I went to Ningxia for the UP! Summer Camp. I saw a little-known part of China, got away from the heat of the cities, and met some amazing kids, locals, and fellow travelers. I would say: be silly, be creative, be open, and be yourself. When volunteers try new things and act fun/silly/weird, the students slowly open up and try new things too - we even got some local parents dancing and putting on face paint! I can't fully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here - go check it out yourself! I'll come back if I am in China again!

2015 Culture Ambassador Sally, the United Sates

Last summer, in the midst of my internship in Beijing, I was sent as a volunteer for UP! for the first time to Ningxia province. I had never been to Ningxia or an away camp, but I decided to soak up new experiences. From Day 1 of camp, our fearless leader Kiki made sure that our campers knew this was summer camp not school. For most of these kids, summer camp was an entirely new experience. Calling the camp counselors something other than “foreign teacher” and “Chinese teacher” was definitely an adjustment for the students, many of which had never even seen a foreigner in real life before.

Every day was fun-filled, packed with culture and English classes as well as interest cla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my small group, I saw the shyest girl bloom into the most talkative. In my class, I saw the most polite boy transform into the monkey king. I saw one of the Longde village girls become best friends with the city girls from Yinchuan, and I saw the socially awkward 12 year-old boy belt out Beyoncé.

Kiki’s summer camp gave each kid a chance to shine in his or her own way, whether it was singing, acting, or running. Less importantly, it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part of it. Many Chinese students rarely, if ever, get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in such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but this summer 60 of them blossomed because of Kiki. What Kiki Chen has done for these kids with only the help of some volunteers is really amazing, and by the end of my trip I was begging The Hutong to let me stay on for the Shangri-La camp.

2016 Culture Ambassador Margie, the United Sates

I worked with the most energetic, crazy, funny and amazing kids I could have imagined and by the end of the camp they thought me that beautiful and creative things happen when you learn to leave your expectations at the door and embrace everyday as it comes.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er and his own personality, talents and quirks and it kept me busy, entertained and happy to be part of the UP! Camp.

2017 Culture Ambassador Robin, Romania

  • 通过夏令营,不只是让宁夏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宁夏。
  • 与葡萄酒的不解之缘

2012年刚回到宁夏时,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当年来宁夏参加第一届国际酿酒师挑战赛的7位外国酿酒师中的西班牙人Jose,当时他在couchsurfing上写message给我,问我要不要联系一下西班牙语,我说,“why not”。接着就和他及其他的六位国际酿酒师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其中的一位新西兰酿酒师请我做助理,就算是进入了宁夏的葡萄酒圈。

我本来是对酒精过敏的,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葡萄酒行业的一员。但我本身研究生的专业就是local development,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作为内陆地区的宁夏,资源并不是很丰富,没有非常大的支柱性产业,如果能够通过发展葡萄酒而发展整个地区,其实是非常可行的一件事情。那么我愿意成为葡萄酒行业的一员,从专业的角度上旁观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作出自己可以的努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除了夏令营的筹备及运营时间外,我的其余时间多数花在了葡萄酒圈。我的老板,那位外国酿酒师认为,“做助理就是要在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他帮忙,不能因为性别的原因在一旁看着”。所以从第一天跟他工作开始,他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酒庄里的活儿,所以从接管子到洗罐,从搬橡木桶到下酵母,每一样活儿他都是亲力亲为,而我也就顺理成章的要求像他一样做所有的工作。很苦也很累,衣服和裤子都因为无意中蹭到葡萄汁的颜色,而不停的换。而对我的这种影响也是对酒庄的影响,很多工人因为看到老外都把工作亲力亲为,所以也就学着他的模样去改进自己的方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曾有也有别的酿酒师助理/翻译跟我说,“你就翻译就好了,干嘛要把自己弄的那么累那么脏?”因为干过我才明白,我本来就对葡萄酒一点都不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不只是学习了,理解了,也能更好的为大家翻译。慢慢的我也就学习了很多葡萄酒相关的知识。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让我总能够学到新东西的行业。

葡萄酒本来就是国际化的产物,因为葡萄酒,宁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些年宁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因为葡萄酒来的宁夏。加上2013年宁夏葡萄酒局的成立,一个专业的机构专门负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年速度更是飞快。

不得不说宁夏葡萄酒局的视野还是非常国际化的,2012年举办第一届国际酿酒师挑战赛之后,2015年又做了第二届,有48个国际酿酒师来到宁夏。宁夏的酒庄在与国际酿酒师共同工作的时候,学习了他们的理念和方式,而每一个国际酿酒师回到自己国际之后,又会成为宁夏葡萄酒的宣传使者。我看到很多酿酒师回到自己国家之后,都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及报道。

而这一切的另一个效果是,慕名前来的葡萄酒业内人士越来越多,而我这个最不专业的专业人士就变得忙活起来了。早在接触葡萄酒的初期,我就觉得宁夏需要有一个宣传葡萄酒的英文网站,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了解宁夏的产业,所以我就自己做了一个。接着,通过网站找到我希望参观酒庄,了解宁夏葡萄酒的外国人就越来越多。包括外国的媒体,葡萄酒专业人士MW,MS等等,还有国外不同酒庄的种植,酿造的专业人士。

我从不敢自命为专家,所以很少发表我对葡萄酒的意见。但是通过这些专家的点评中,我明白他们大多数人对宁夏葡萄酒的质量之好,是非常惊讶的。最令他们惊讶的,更是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之快,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这样的规模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宁夏葡萄酒产业的今天,有两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原宁夏副主席郝林海先生,每次听他讲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都会觉得受益匪浅。他退休前分管葡萄酒产业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小酒庄大产业。他认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初期,应该更加关注于葡萄酒的质量,做到小而精,慢慢发展。而宁夏的很多酒庄真正的就是如此,每一个小酒庄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和故事,非常有趣。

而另一个人,就是葡萄产业发展局的局长,曹凯龙。葡萄酒本来就是不是一个传统行业的产物,需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想法。而这几年,曹局所做的葡萄酒产业的品牌建设,推广都是非常成功的。需要敢想敢做的领导,才能有今天葡萄酒的进步。

我呢,还是葡萄酒的一个边外人员,用葡萄酒行业赚来的钱去支持我情怀的夏令营。过去的几年看到宁夏葡萄酒的发展,也确实应证了我当年觉得这是会帮助宁夏发展的想法。

2018年,我与宁夏的两个酒庄,代表中国参加了英国的品醇客美酒品鉴活动,与世界上很多不同的高端酒庄一同接受消费者的品鉴。结果,我们的展位前人头涌动,不停有消费者说,“从来没有喝过中国葡萄酒”,或者“之前喝过不怎么样,再给我介绍一下”,尝过之后,特别喜欢,又会围着我们问,“宁夏在哪里,哪里是什么样的”等等。那一刻,我觉得,能代表宁夏葡萄酒让世界看到,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毫不逊色,太自豪了。

年初,几个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项目Schwarzman Scholarship的学生来宁夏玩,朋友介绍让我带他们玩,当时我问他们,“为什么回来宁夏,觉得宁夏怎么样”时,毕业于哈佛大学的Sietse说,“来之前他们问过很多人,不管中国还是外国人,一般会说,还没去过,但是听说那里很美,东西很好吃,酒很好喝。”。这又让我想到,之前南澳大学的Erenberg Bass机构在为宁夏葡萄酒品牌建设做的调研后,得到的数据,多数人都认为宁夏无污染,很纯净,但是还不太了解“。

想起我们上大学那会儿,宁夏的同学们经常会被问的那个问题,”你们上学是不是都是骑骆驼的“,或者说”宁夏是不是就是临夏”等,这些年,已经越来越少人再会问,宁夏在哪儿了。

一个中国西部女孩的成长,有她个人的努力,有故乡发展给与的机会,有时代前行给予的平台,如今的KIKI,在联系宁夏与世界,她一直用自己的微小力量前行。(中国日报社宁夏记者站胡冬梅 照片由陈舒本人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