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焕“芯”升级。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正在全面重塑农业价值链,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袭,加快推动传统农业从“田间”到“舌尖”全链条数智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3月28日,旨在问道农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探路农业科技与装备创新发展、助推预制食材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会——“预引强农融创未来”2025产业兴农共链发展大会在武汉成功落幕。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武汉良之隆联合主办。大会重点汇聚了农业装备科技先锋、预制食材品牌翘楚,以及餐饮渠道巨头、乡村振兴践行者等行业各方代表嘉宾超200人,深入探讨了农业种植、深海养殖、农产品及预制食材加工、高端智能装备、冷藏存储保鲜、农产品加工产业出海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及企业需求,围绕食材前端培育、中端智能化加工及后端营销与销售全流程,纵论全链创新突破口、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上下游互融、互通、互促、互进,真正助力农产品不仅种植和养殖良好,更能做得好和售卖得好,让全球消费者品尝到美味、营养、健康、安全的中国味道。
探索与实践:全链数智化方案密集亮相
大会在农业领域相关政府部门及国家级行业协会领导嘉宾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过去,中国农业自动化水平相比全球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约束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是装备。如今要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装备是关键支撑。
目前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欧美农业装备智能化渗透率大约为35%,而我国的水平目前大约是12%。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对此,武汉良之隆食材电商节联合创始人黄其鹏在大会致辞时表示,农业现代化需以科技为翼,通过预制食材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刘婷则在致辞中强调说:“这对农产品以及预制食材加工企业,装备技术企业和销售渠道流通企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她呼吁行业各方要合力推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技术升级,努力为农食领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共同开创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行业权威专家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并倡议行业组建农业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智能装备农业发展新模式。
随着农业装备从“锄头经济”加速向“算法经济”跃迁,智能装备正在重塑农业食品产业链。
会上,格力预制菜装备公司、天烨集团等装备领军企业重磅发布了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及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天烨集团拥有全国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净菜产品智能加工工厂,其董事长温光汶在会上以一个视频震撼地展示了智能工厂加工全流程的“硬核科技”。绿色智能农食工厂的装备升级与普及,有效助力了产业的降本增效,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着强大的新动能。
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权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装备、标准整体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亟需新技术装备的体系化应用和支撑。
格力预制菜装备公司虽然是行业新兵,但凭借格力电器在机电工程、冷冻冷藏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格力预制菜装备公司不仅快速构建了绿色智能农食工厂的全链路解决方案,而且将技术方案迅速推向市场并成功在多地应用。
据李德权介绍,格力绿色智能农食工厂的全链路解决方案主要包括“3+2+1”体系解决方案,具体涉及水产类加工、净菜洗肉加工、果蔬加工、面食加工、农产品烘干、包装等自动化解决方案,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信息化解决方案,机电工程解决方案、冷冻冷藏解决方案,环境湿度控制解决方案等。他还强调:“格力将坚持走农业工业化技术路线,不断优化和突破装备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此外,大会也重点聚焦数智化技术,行业专家们在会上分享的如数智化赋能中央厨房建设的路径以及未来中央厨房解决方案、数智化无菌包装米饭生产工艺等主题,无不印证了数智化技术不仅解决了上游农产品加工行业痛点,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正在驱动下游餐饮行业的服务模式创新与重构。
为有效推进产业链路上下游企业的互通交流,切实做好装备技术与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需求的精准支撑,大会还特邀“广东鲜品”公用品牌运营中心负责人高晓霞以“广东鲜品”模式为例,深度阐释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珠海龙胜良种苗培育公司总经理黄舜梅介绍了数智化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低空经济与渔业企业、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吉林松原粮食集团总经理马文炳分享了“以创新技术驱动稻米种植与农产品加工进阶”的探索之路。
不论是装备企业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构建,还是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探索,无不生动展现了当前我国在“科技+农业”领域的创新生态建设成果。
出海与增长:预制食材与中餐的全球布局
针对当前食材供应商、食品加工厂、预制食材企业、预制菜装备企业在品牌建设、电商营销和跨境出海需求不断提升的市场发展现状,大会特邀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就中餐如何全球布局进行策略介绍,以及内容营销“流量担当”电商平台小红书围绕食品行业生态推介高效的增长路径与营销策略。
科技正在重新定义农业产业未来,但是“舌尖”上的创新与征服之路却更为复杂与艰难。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我国预制食材产业快速升温。同时冷链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为预制食材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预制食材市场规模或已突破5600亿元;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破万家,全年注册量同比增加147.8%至10661家。
不过,由于中式预制食材生产装备的自主设计创新、智能化水平较低,导致部分菜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较大,市场对预制食材的接受度仍有巨头提升空间。
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武力在会上指出:“虽然现在是新中餐的大航海时代,但是国内预制菜装备和预制食材的出海才刚起步,整体出口规模还很小。目前预制食材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足1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渗透率高达60%。”同时,他强调:“预制食材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预制食材出现的问题不在预制食材本身,而是在做预制食材的人。”
武力还表示,中餐在国外的知名度很高但是美誉度却不高。中国食品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痛点,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与市场认知,文化差异与消费者习惯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不过武力也分析指出,当前国产食品生产自动化装备具有较大的出海机会。如初加工设备与智能分拣线、冷链仓储与中央厨房系统等。随着预制食材产业快速发展,国外对自动化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装备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出海可以为食材企业、装备企业开辟新的增长路径,但是传统食品、餐饮企业拥抱数字化经济大潮,线下与线上一体化融合发展正成为新的业务发展趋势。
小红书生态事业部经理陈云在会上以大量的数据讲述小红书在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成果。小红书目前已经成为食品饮料用户“认知-种草-购买-分享”全链路的种草主阵地。“当品牌拿出一颗好的种子,选出自己好的产品,不论是农食产品、设备还是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红书通过优质的内容,借助高效的生态流量,逐层渗透和破圈,实现自己的生意增长和跃迁。”陈云最后给现场企业家和行业观众输出这个“营销密码”的时候,背后大屏幕跃动着几个大字:在小红书,万物皆可种草。如何做好社会化营销赋能品牌建设与寻求增量如今已成为行业上下游的重点需求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广泛应用与落地,传统农业产业链的低效率、低价值、低接受度等诸多痛点在逐步得到解决,乡村振兴的内在动能也被激活,产业兴农共链发展的梦想正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又将成为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为行业发展注入“开放、多元、融合、共赢、创新、发展”动力的新例证。作为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持续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及预制食材加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并联动我国多地预制菜协会,组织多场技术研讨会和企业交流会,聚焦行业痛点,分享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参与起草《中央厨房建设要求》国家标准,推动中央厨房建设向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此外,本次大会与良之隆2025中国食材电商节暨第十三届预制菜食材加工与包装设备展同期举办。据悉,今年展会规模突破32万㎡,超4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访,超5500家国内外餐饮食材头部企业展商带来100000+款展品,覆盖肉禽、水产、面点、果蔬、调味品、预制食材、土特产品、餐饮设备及智能化加工和包装设备、进出口贸易等餐饮食材全产业链。
2025产业兴农共链发展大会不仅是一场行业智慧碰撞的盛会,更标志着农业现代化迈入“智链融合”新阶段。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多重驱动下,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并为全球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