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公益融合,福彩让更多的人爱上非遗

来源:中国网
2024-11-13 11:47:58
分享

2024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瑰宝,更是美好生活元素。公益福彩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将非遗融入公益,促进非遗传承和普及,弘扬中华文化。

一场点亮童心的皮影戏

《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龟兔赛跑》……一部部皮影戏剧目在舞台上生动演绎,表演者并非专业演员,而是一群自闭症儿童。他们来自上海黄浦区,是福彩公益金资助的“萌宝助益梦”项目的参与者。

“萌宝助益梦”项目由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承接、执行,以“艺术+医学”为特色,通过集演练皮影戏与特殊儿童心理疏导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康复体系,不断提升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行为能力与交流能力。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最大限度促进自闭症孩子们的康复,“心晴”的社工拜师七宝皮影第八代传人叶光华老人,将非遗艺术融入康复训练。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孩子们练习,帮助他们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皮影演出手法。

项目服务于黄浦区域内的200多个萌宝,皮影戏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集体,配合伙伴,勇于交流。皮影戏也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喜爱这门艺术。

经过训练,50余名萌宝能够熟练运用皮影艺术,20多名学生能够上台表演,2019年到2024年,小演员们的足迹遍布上海、北京、江苏等地,演出近百场,2023年还曾远赴香港地区参与“香港复康力量公益机构”主办的公益演出,受到香港同胞的欢迎与赞誉。

一场小小的皮影戏,传递着爱心和温度,帮助孩子们自信成长。

(孩子们表演皮影戏)

一堂以美育人的非遗课

“佛山剪纸最大的特点就是玲珑剔透、千刻不断,金碧辉煌、用色鲜明。”佛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陈小杰老师细心讲解,带领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孩子们学习非遗剪纸艺术。课堂上,原本“朴素”的材料变成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图案。老师灵动细腻的非遗手艺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在他们内心种下了追求美的种子。

这门非遗课堂是“广东福彩乡村美育计划”的一个小小缩影,该公益活动致力于以美育润童心,让更多乡村儿童接受美育滋养,为乡村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广东福彩乡村美育计划”是福彩关爱少年儿童的公益活动之一,通过打造校内“美育社团”和“流动少年宫”,将优质、前沿的美育素质课程送到偏远的乡村地区,助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2023年,“广东福彩乡村美育计划”在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9个地市、10所乡村学校围绕非遗、美术、音乐、舞蹈等文化传承与美育内容打造10个省级示范美育社团,非遗艺术成为公益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带领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发挥创新精神。

2022年以来,“广东福彩乡村美育计划”积极组织、协调优秀社会教育教师和非遗传承人为乡村学校送教,设立口琴、合唱、非遗山歌、瑶族舞蹈、AI书法、茶艺等16个美育社团,将多元美育素质课程融入乡村孩子的童年,惠及乡村少年儿童1300余人。

非遗课堂、美育课堂、艺术课堂……公益福彩犹如一束光,照亮孩子们的童年星空。

(福彩“佛山剪纸”非遗课堂)

一次童趣满满的非遗体验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风筝古称纸鸢,因此潍坊又被称为鸢都,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潍坊福彩开展公益课堂活动,邀请高级工艺美术师、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范景佩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潍坊风筝制作艺术。

范景佩老师系统讲解了风筝的制作步骤,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首先把竹条放在火上烤出需要的形状,用线绑好,做好风筝的“骨架”。第二步“裱糊”,完成风筝蒙面材料的粘贴。选取风筝的蒙面材料以质地轻盈、富有弹性和韧性的桑皮纸、丝棉纸、皱纹纸、绢等为佳。第三步给风筝绑线。课堂后,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放飞风筝,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一次别具意义的非遗课程。

潍坊福彩的公益课程在多个社区陆续开展,让孩子们从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非遗保护传承意识。

一只风筝,一份文化,为孩子们留下生动的童年记忆。

“非遗+公益”,公益福彩将非遗艺术的感染力,融入儿童公益教育领域,增强文化自信,扮靓美好生活,让公益受益者获得精神滋养,让非遗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