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道不难见证铁轨上的中国梦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10-10 13:56:14
分享

在时光隧道中穿越,总有些记忆历久而弥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从新中国第一条新建铁路成渝铁路到时速350公里成渝高铁,从“蜀道难”到“蜀道通”一根根铁轨折射历史沧桑变迁,彰显民族复兴力量。

蜀道通“梦”,从艰难险峻到畅通无阻。回望千年之前,诗仙李白以一首《蜀道难》道尽了巴蜀之地山川险阻、道路艰难的景象。险峻的地理环境阻挡不了人们对沟通的渴望。70多年前,10多万军民肩挑手提,建造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打破了巴蜀之地的交通瓶颈,成都至重庆30小时到达。岁月流转,70多年后,成渝之间一张更大更密的立体轨道交通网正在织就,“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飞驰于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成渝高铁,成都至重庆约1小时到达;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等新线相继投用,“同城化”的概念在成渝两地变得更加生动与真实。放眼望去,一条条铁路畅通巴蜀的“毛细血管”,催生着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蜀道通“心”,从道路互联到民心相通。曾经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已成往事,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速。在大凉山腹地,“复兴号”和“慢火车”齐头并进;成渝高铁让清晨在成都惬意地品着盖碗茶,中午便能在重庆尽享热辣的火锅成为现实......四通八达的“新蜀道”,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成都的茶馆文化、川剧文化等在重庆得到了更多地展示和传播,重庆的码头文化、火锅文化等也在成都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人流带动物流,物流带动财流。随着两地之间的商业合作更加紧密,人员的流动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促进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个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放眼望去,一幕又一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戏”不断上演,为沿线人民追寻美好的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蜀道通“兴”,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联结中国西部与中亚、欧洲的关键节点。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上,中欧班列(成渝)通达欧亚100余个城市和地区,今年前8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4000列,运输货物近33万标箱。班列带动沿线产业升级,“中欧班列+口岸”“中欧班列+园区”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让川渝地区物流“通起来”、经济“强起来”。放眼望去,“开放因子”跃动在西部每一寸土地上,为西部繁荣发展勾勒出清晰“脉络”。

故事日新月异,道路越走越宽。川渝人民的巴适新生活,是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更是民族复兴史的缩影。75年来,中国铁路构建起以“八纵八横”为主通道,区域连接线、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密集网络,给老百姓带来无限美好的梦想和期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笔者相信,中国铁路必将以更加璀璨的姿态,砥砺前行,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文/简艳 唐海天 李丹

编辑:rwzh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