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古城、逛古镇、赏冬景、采米仓山茶、看云海日出、住半山星宿、漂多依河.......山清水秀的自然本底在这里完美展现。
图为牛头山景区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产业发展后,四川广元昭化区围绕“春季花海荡漾、夏季清新凉爽、秋季舌尖跳跃、冬季温泉养生”,加强旅游业态有效供给,变“到此一游”为“深度体验游”。
近年来,昭化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打造昭化古城、平乐旅游区、柏林古镇三大AAAA级旅游景区,做优做靓景区核心品牌。旅游业已经成为昭化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推动全域共建 全景化品质有效提升
这里被称为“全蜀咽喉、川北锁玥”,是一座力争“把年头酿成酒、把日子过成诗”的温润小城。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唤醒“沉睡”资源。昭化区地势平坦,自然生态优美秀丽,绿水青山格局鲜明,山水田城相互呼应,相互融合,由此催生出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图为古蜀道
据介绍,今年昭化区全面推进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拓展提升昭化古城旅游配套设施、大蜀道旅游景观廊道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
其中,提质发展平乐-栖凤峡景区,创新推出温泉康养、休闲娱乐等产品和精心打造柏林古镇景区,推出沉浸式剧场、滨水娱乐等新业态后,如今的昭化区旅游,春可赏花、夏可尝果、秋可观叶、冬可看雪。
除此之外,昭化区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串点打造了卫-柏-清-太乡村旅游路线,积极发展亭子湖沿线休闲垂钓、落叶彩林等产业,争创了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昭化区通过打造文旅项目,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等举措,丰富旅游业态,推动全景化旅游品质有效提升。
据悉,昭化区接下来将在文旅品牌创建、产业配套、旅游环境优化、市场主体培育和激活等工作上齐发力,围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业态融合、科技与创新服务等8个创新示范进行探索,形成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昭化样本”,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全业态共融 全域化产业深度融合
枕草地、支炉子、起碳火、烹水煮茶……这个冬天打开的最好方式,就是到雲想露营基地,打卡乡村旅游露营活动。
图为昭化古城
茶汤袅袅,氤氲翻腾,壶里“咕咕”作响。小啜饮上一口茶汤,看着周围蓝天与绿植相映成趣,自己也仿佛融入古代文人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里。这是昭化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真实写照,也是昭化区抓文旅、促消费、稳经济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昭化区充分发挥环境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业同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积极构建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径、新场景,推动全域化产业深度融合。
强化旅游赋能,特色领域实现提质增效。昭化区着力打造昭化古城“裸眼3D时光隧道”,感受沉浸式、互动式旅游新体验;栖凤峡旅游区滑旱雪、逗萌宠,尽享”亲子游“”自驾游“乐趣......多点绽放,全面开花,昭化区乡村旅游正迎来小热潮。
依托昭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各类帮扶政策和项目资金,昭化区各乡镇动员群众利用自家闲置房屋,积极发展“农家乐”。随着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多,旅游收入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据悉,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昭化区共接待游客63.784万人次,同比增长0.25%,实现旅游收入27412.65万元,同比增长0.1%,旅游业提质增效明显。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文化为魂,兴旅游之业。近年来,昭化区依托柏林古镇“大景区”旅游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游昭化、吃喝玩乐到昭化”旅游名片,擦亮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金字招牌。昭化镇通过引进业主的方式,对传统古院落进行改造提升,以辜家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播,从而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氛围,让昭化镇成为游客安顿心灵、陶冶情操的理想去所。
截止目前,昭化镇共建成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1个,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传统村落1个,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城关村正在创建天府旅游名村,各项工作的成功创建,使得昭化区在乡村旅游上开拓出新的领域,“乡村旅游+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升级。
如今,用好乡村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使之与当地优美生态相融合,已成为昭化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
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康养旅游以及一大波政策红利,推动昭化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质的飞跃,昭化区旅游产业由此走上“全景全时”模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讯员:梁梦莎 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