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返乡后的小镇青年,如今怎么样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1-24 18:03:27
分享

电脑屏幕亮起,消息提示音不断滴滴,90后女孩陈晓旭打字如飞,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一条条客户消息。回乡近1年,她逐渐找回生活的秩序感。

陈晓旭所在的阿里巴巴五河客户体验中心,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在这里,和她一样年轻的面孔并不少见。他们曾经有着相似的人生路径:在小镇出生长大,度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长大后被时代裹挟着背井离乡,去更大的世界闯荡。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小镇青年开辟了新的出路。县域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之路,也离不开大量返乡就业力量的支撑。不用背井离乡去寻找应许之地,家人就在身边,这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离乡闯荡,他们饱尝冷暖

“年轻的时候总要出去看一看。”和很多在县城长大的同龄人一样,陈晓旭毕业后不久就离开了家乡,先去上海,后来在杭州,做过文员、行政,年轻的她有很多想尝试的事。

图片1.jpg

图说:陈晓旭性格开朗,活泼爱笑

大城市的生活和小县城很不一样。在五河县,她是父母宠爱的独生女。在上海,她很快感受到城市漂泊的压力。“两室一厅的房子房租没有低于六七千的,装修好一点的得一万多。”她每天挤地铁上班,最夸张的一次挤了三趟都没上去。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城市的人情疏离也让她无所适从。“人生地不熟,没什么朋友,觉得自己很渺小。”陈晓旭说。

2020年11月,陈晓旭的父亲给她打电话,说,“前天晚上做梦,梦到你叫我,我以为你回家了。”挂掉电话,她脸上满是热泪。在外漂泊几年后,想回家的时刻越来越多地出现。

不同于陈晓旭早早意识到大城市的不易,出生于1997年的沈泽民年纪虽小,外出打工的经验却已经有10年了。上海、合肥、常州、宿迁……待过的城市一只手也数不完。做过美发师、调酒师、服务员,他在不同的工作中洒下青春和汗水。“每一个工作我都是抱着满腔热血去做。”沈泽民说,但受限于中专学历,他屡屡碰壁,饱尝辛酸。

图片2.jpg

图说:傍晚时分,沈泽民经常一个人在桥上走走思考人生

在温州做调酒师时,他每天都忙碌到凌晨两三点,发工资时却只有2500元。“当时一下子委屈哭了。”在上海做保险销售,他从听到电话声就害怕的小白,一步步磨练成主动扩展客户的资深销售,薪资也水涨船高,最高时月薪超过2万。高薪的背面是冰冷的工作机器:因为忙碌,逢年过节基本无法回家。2018年,沈泽民的父亲在一次卸货时摔伤了腿,他向领导请假,被拒绝了。他索性辞职回了老家。

“挺孤单的,没有归属感,离家远,家里有事也帮不上忙。”带着打工多年的10万积蓄和父母的部分赞助。他雄心勃勃地开始创业。但缺乏管理经验、疫情突如其来……多重因素叠加下,创业短暂而失败。那些被嘲笑、否定的灰暗日子里,沈泽民亟需一个振作起来,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另一方面,离开多年的家乡已有些许陌生,沈泽民发现,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这不是他一个人面临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则调查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中近半数曾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平均年限超3年。这不仅使他们开阔了视野,也锤炼了技能,获得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动力。

但从城市返乡之后,他们如何在家乡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以五河县为例,县城四面环水,城中河水潺绕,素有“皖北水乡”之称,是农业、水产大县。相比于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在节奏平缓的县城,年轻人喜欢、适合的企业不算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

回乡建设,他们接轨新经济

经受过创业挫败的沈泽民起初并没有预料到,自己能在家门口找到落脚点。2020年10月,他从一位长辈处得知,阿里巴巴五河客户体验中心落户县城。“当时感觉挺新奇的,我们这里很少有互联网企业。”

从五河县城南的高速路口下来,道路两旁,一边是像积木一样成片的工厂,一边是成捆成捆的小麦秸秆。在各色厂房的包围中,两幢高档写字楼风格的建筑异常惹眼,“阿里巴巴五河客户体验中心”就在这里。

来到这里的沈泽民,从一线的咨询小二做起。退款途径、物流状态、商品质量……他笑言,“什么千奇百怪的问题都有。”团队有排名机制,新人时期的沈泽民很紧张,却也想抓住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开始什么也不会,他就一遍遍向其他师兄请教。努力总会有回报,入职第一个月,他的各项考核指标就排名第一。

图片3.jpg

图说:沈泽民在工位上认真工作

“心理上非常有成就感,可以帮别人解决问题。”持续的坚持为他带来了满意的回报。去年刚入职不久,沈泽民第一次参加双11,得到38个满意,0差评,满意度100%,该记录至今在站点无人打破。一年过去,他在多个不同岗位历练。如今的他已成为业务专家,带着十七八人的团队。沈泽民觉得,除了技能的提升,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视野的打开。“作为业务专家,我需要掌握很多个层面的知识,可以推动、解决的事情太多了。”

而对于陈晓旭来说,成为一名阿里巴巴的客服,让她找回了久违的人情味。2020年12月,奔着有体面的工作就回家的想法,陈晓旭从杭州回到五河。初入职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性格直接的她情绪波动很大。“感觉自己在受气。”她默默告诉自己,要有责任心,先坚持三个月。组长很快发现了她的问题,手把手教她,帮她调节情绪。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陈晓旭迅速熟练并融入了环境,每个月最多能处理3600个问题。仅用三个月时间,她就从客服升至小组长。

图片4.jpg

图说:陈晓旭给同事答疑解惑

“做了这份工作,才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陈晓旭渐渐拿回了她的生活主动权。同事们都是本地人,出身和成长轨迹相似,更能玩到一块,她们每个月一起忙碌,下班后一起吃喝,然后向着下一个目标一起进发。

沈泽民的生活也逐渐找到了归属感。漂泊的十年里,他和父亲坐下来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而现在,父子俩终于有机会一起喝酒。他立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目标: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老爸买一辆代步车。

返乡就业,打造“五河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城市与乡村的鸿沟被逐渐填平。对小城青年们来说,背井离乡到大城市不再是近乎唯一的选项。数字化、互联网的就业机遇正在到县城去,到乡村去。互联网客服、AI标注师、电商主播等许多新职业开始在小城萌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安徽省发改委等19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全力推动全省各地返乡入乡创业。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85万人,带动就业350万人左右。为进一步促进返乡务工人员留在五河就业创业,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投身家乡经济建设。近年来,五河县人社部门也积极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相关激励机制。

数字化建设需要“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更要让人才扎根在当地。安徽在全国首创“县域数字化产教融合”新途径,在政府部门牵头下,一批职业院校率先与当地的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达成了产教融合合作试点。

在安徽,这样的“五河模式”正被批量复制。自2020年以来,安徽省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客户体验中心,先后建设了繁昌、和县、五河、宿州、宿松、阜南六个客服区县站点。目前提供的就业机会中,30%以上为返乡就业青年,平均年龄26岁。

身处互联网浪潮之中,小镇青年成为数字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并不断将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带入当地,青年扎根家乡,为发展数字化的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分享